一个开设在乡村的粮食酒作坊,一招“定制”让普通白酒溢价3倍,一年卖出3000多坛,仅此一项,年收入就超过了300万元。看起来赚钱的招式很简单,但这个作坊背后的运作充满智慧,而且依托乡村的各种资源,形成了一个丰满的赚钱链,盈利规模达到了2000万。来看看作坊乡村白酒作坊的运作案例。
白酒定制:这是整个作坊的核心赚钱点。客人结合在现场的粮食酒体验消费,1000元可以定制一坛纯粮食酒,定制的粮食酒可以根据客人自己的需求命名为,比如儿子考大学时庆功用的“状元酒”,也可以是为自己儿女婚嫁时用的“喜酒”,并签署客人自己的名字,亲手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土藏或窖藏。在用酒时,现场取坛开封,并全程录像剪辑成短视频增送客户。
要持续扩大这种模式,在酿酒的前端,必须依托本土的乡村资源,设置引流的端口。
游:老板就地取材打造成一个50亩规模的“土味”迪士尼,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,门票30元,每天吸引着上千的人前来打卡。具体做法是,将当地废弃的油桶改造成小火车,在车厢里摆上餐桌变成移动餐厅;废弃的食堂改造成娱乐园,秋千、跷跷板全用木头和轮胎做。游客坐着油桶小火车逛田园,饿了直接在车厢里吃饭。
赏:集中连片的50亩向日葵赏花区,引进不同品种,逐月轮播,葵花花海可以从每年的5月持续到11月,在种植区修建亩栈道,搭建起匹配田园风光的风车等小景,成为一个持续观赏的花海项目,开启前1个月免门票。游客来花海拍照发朋友圈,成为不花钱的广告。一个月后门票20元,并配套向日葵鲜销、向日葵盆栽、向日葵花切、瓜子炒货以及相关的旅游、工艺品小集市和烧烤、啤酒夜市。
吃:邀请乡土厨师,开发酿酒主题宴——比如酒糟排骨、酒坛煨汤,甚至用酒曲做甜点,一桌菜定价500元。并在紧靠餐饮区的地段,依托当地的田坡地坎,设立依地势而建的本土的如桑叶、红苕叶、无花果叶茶休闲区,集中当地会唱戏、会器乐的曲艺人才,编排《酿酒传奇》、《采桑枝》等实景演出曲目,只收茶钱,可免费观看表演。
住:老板让村民每户腾出3间房,统一刷成暖黄色墙面,挂上竹编灯具,摆上老家具,简单收拾后就成了乡村民宿。游客花180元就能住一晚,并获得在房东自留地免费的摘菜、喂鸡等农村生活体验。统一派单,村民不用自己找客源,每间房每晚能分80元。
认养:老板把村里的猪圈鸡窝改造成认养基地,游客花200元能认养一只小猪或小鸡,挂上写自己名字的牌子。平时可以通过监控看宠物成长,周末带孩子来喂食、清理圈舍,体验农场主生活。认养期结束,游客可以选择带走食材或加工成腊肉,一套流程下来,一只猪能多卖500元,还带动了屠宰、包装等周边业务。
各个板块业务的有机组合,既丰富了游客的乡村生活,也带动了村民的共同富裕,作坊的年收入也高达2000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