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励志故事:不读书的人生,原来是真苦!

那个12年前批判中国教育的“白卷考生”,如今怎么样了呢?

图片
照片中的这个男孩名叫徐孟南,安徽人,2008年,也就是12年前,19岁的他第一次参加高考,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规规矩矩做题,而是在高考试卷中写满了自己的所谓“教育宣言”。
当然,这也注定了他与大学无缘。
如今,这位小伙子走出考场已经12年了,这12年中他辗转各地的工厂打工。
工作不稳定,又十分辛苦,经历了不少辛酸,倒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,成家生了孩子。
如今的他,十分懊悔当初自己错误的行为,认为那么做“太不值”。
而反观以前上了大专或者大学的同学,他们就有比较充裕的业余时间支配,让他很羡慕。
据说当年的他在班上学习成绩还是挺不错的,中上等水平,只是性格有些内向,由于上了高中后看了一些批判教育制度的书,以及看到2006年0分考生蒋多多等相关报道,就开始有了一些想法,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,不打算考试了。
他还曾经给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、媒体以及作家写过信,阐明自己的一些教育观点,但是这些人都没有予以回应。
后来他逐渐有了厌学的情绪,常常跑到网吧打游戏,以此逃避学习,逃避高考,成绩下降很快,也不告诉家人。
老师和父母得知他的情况后很生气,但也只能干着急。
2008年高考,他就做出了在高考试卷上写满“教育宣言”交“白卷”的异常举动,
他认为这样或许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。
从而带来一些改变,“改变应试教育,让大家按照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,并且增加日常生活知识的考试等。”
但是并没有。
这十年,过得并不如意。
高考结束,徐孟南的成绩无法将他送进更高一级的学府,他只能选择跟随父母外出打工。
多年来,他一直在浙江许多企业做工人,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。
徐孟南说:“流水线的工作比较简单,但是也很辛苦,每天7点多就需要起来工作,上班时间都在10个小时,有的时候需要加班就会更辛苦一些。这样的工作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只是每天在做重复的工作,但是如果现在想要换好一些的工作,都需要比较高的学历,而我只是高中毕业,很多时候并不能够达到学历上的要求。”
这些年,徐孟南干过灯箱制作、浴室用品的组装。
还曾经在亲戚的企业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工作,但这些不仅并不稳定,而且很辛苦。
在换工作的时候,徐孟南都会留意用人单位的学历要求,如果超过高中,他就不会去应聘了。
“因为只能从事比较初级的工作,还是挺辛苦的,有时候连着几个月都没办法休息一天,请假的话就要扣钱,而我的以前上了大专或者大学的同学,他们的工作都有比较充分的业余时间,光这个就让我很羡慕。”他说。
高考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,徐孟南还完成了结婚生子的过程,现在,他每年都外出打工,而爱人和孩子则留在老家。
有的时候我也会想,当年的做法可能真的是太不值得了,如果当时认真答题,可能现在会是另外的一种人生。”
现在高考不限制年龄了,对他来说算是一个机会,他也希望能够重新走进考场,弥补自己当年的那次“冲动”。
常常有人说,读书无用,可是实际上。
学习虽然没有让成绩优异的孩子登上顶峰,但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他们跌入低谷。
但这个真实例子告诉孩子,这就是现实。
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孩子,不读书的人生才是真苦。
所以当孩子对我们抱怨读书苦,我们要告诉他们。
将来,那些吃的苦会变成一条宽阔的路,带我们走到想去的地方。

图片




努力吃苦,苦一阵子
1.苦是人生的底色
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与痛苦并存的旅行,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,从生下来的那一天,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修行。
学生苦,教师不苦?家长不苦?众生皆苦!
无论你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,你都会面临人生的各种难题。
这些难题、困境,没有人可以不流泪、流汗就轻轻松松地跨过去。
经历得越多,越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理——越怕吃苦,越有苦吃。
那些心灵真正富足的人,其实都不怕吃苦。
人生总要吃苦,有了苦才能知道甜,有了苦才知道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