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岁之前的龚琦,压根没想过自己会当上啥CEO。这湖南小伙自己都说,不是什么“学霸”,学历普通,才艺也没啥拿得出手的,人生高光可能就停留在初二那次数学满分了。但转折就发生在和同学合伙开了个网店之后。2024年,他俩在拼多多上捣鼓起饰品生意,嘿,你猜怎么着?不到一年,日均单量就冲到了2000+,手下有了小十号员工,还绑定了3家合作工厂。这变化,他自己都觉得有点魔幻。
再看河南的张永,这会儿还是个在校大三学生。但人家另一个身份可牛了——电商公司CEO!在拼多多开了6家店,每天稳稳当当卖出3000多单。创业第二年,为了学业生意两不误,他成了郑州-义乌的“空中飞人”,可人家非但不喊累,还干劲儿爆棚。
今年暑假,他干脆在义乌租了个地方安营扎寨,天天泡在国际商贸城里,像个老手一样在各家饰品档口转悠、选款、砍价、拿货,一天跑好几趟都是常事。“家里条件一般,想想毕业了去找个三四千块的工作,跟大海捞针似的,不如自己出来拼一把!”张永挺感慨,“运气不错,去年在拼多多开的店,还真就做起来了。”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想抓住机会,把生意再做大点。
这不,今年6月,一千多万高校毕业生涌出校门,怀揣梦想也顶着压力。找工作、考公、考研之外,越来越多像龚琦、张永这样的年轻人,直接选了创业这条道。为啥选电商?门槛低、动销快、上手容易呗!拼多多上,像他俩这样的“大学生老板”还真不少。大多是刚毕业或在读的学生,都把“人生第一次创业”押在了这里。靠着平台的流量推一把、政策扶一把,生意规模噌噌就起来了。没有名校光环,也没有啥辉煌履历,就是“应届生”、“普通人”、“创业者”这几个标签一贴,他们的故事照样鲜活、带劲儿!靠着一股闯劲儿,抓住别人没注意的市场缝隙,不仅给自己找了条路,还顺带解决了别人的饭碗,硬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。
“哥们儿,搞电商不?”“能挣多少?”“两万。”“一个月?”“一天!”
当初大学刚毕业的龚琦,被老同学这么一问,心里直犯嘀咕。他以前给自己定的“小目标”可朴实了:找个安稳班上,干个一二十年,存够一百万退休。“要是创业真能一天挣两万,那目标岂不是嗖一下就完成了?”那时候,他身边同学找的工作,月薪几千是常态,能过万的凤毛麟角。
机会是好机会,但龚琦心里有点打鼓。不过,想想四年同宿舍的交情,加上同学那边有亲戚的成功经验可以“抄作业”,胜算好像多了几分。一咬牙,2023年,他和室友拖着行李就从湖南奔广东去了。在一家公司学了半年电商门道,就自己开了店。
创业开头难啊!龚琦窝在出租屋里,一边疯狂找新款,一边死磕平台规则,“眼睛都快长屏幕上了,单量就是不见起色”。好不容易有一天冲到一百多单,结果几单快递没及时揽收,店铺评分唰地掉下去,流量直接断崖式下跌,又跌回一天二十几单。愁得不行的时候,他调整了策略:不再分散精力搞多平台,就死磕拼多多!为啥?平台保证金低、平台小二反馈快,对新手商家那叫一个友好。
“要么自己开厂,要么有铁杆合作的厂子,这样才能保证东西好、价格优,爆单了才接得住!”龚琦初期主要靠合伙人亲戚家的厂子,“蹭”人家的仓库和物流,把厂货搬到拼多多上卖。站稳脚跟后,他才开始琢磨平台用户五花八门的需求,自己开发新款、拓展品类,甚至去找新的合作工厂。
差不多同一时间,还在上大二的张永,背了个双肩包,揣着两千块现金,就坐上了河南开往义乌的绿皮火车。“年轻嘛,不闯一闯多亏!”其实从大一他就开始帮同学在网上卖木雕、陶瓷这些艺术品,攒了点经验,也种下了“早点自己干”的念头。
一到义乌这小城,张永就被那股子浓浓的创业劲儿给震住了。“嚯,满大街都是供货的、做贸易的、搞品牌的,黄的白的黑的,开口闭口全是货、订单、怎么赚钱。”在几个商贸城转了几天,他心里有谱了:“在义乌,有订单就是爷!月销5万单是个坎儿,迈过去,快递费、仓储费、加工费啥的都能往下谈。要说打造爆款?拼多多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。”
比他们早入行的蒋磊,刚过三十,算是个“前辈”了。互联网那波浪潮刚起来时,他还在上大学,靠着在网上卖虚拟服务,就挖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毕业立马开了公司,接着卖取暖器、电风扇这些季节性的家电。
“听一朋友说,他在拼多多上卖电动车挡风被,一天能出两万件!这量也太吓人了。”朋友间一次闲聊,让蒋磊注意到了当时正卯足劲吸引好商家的拼多多。
开店流程倒是简单利索,注册、审核、上货,大学生自己捣鼓捣鼓基本都能搞定。蒋磊觉得,拼多多开店设计对“小白”挺友好,但真想卖得好,得有两把刷子,“东西既要和别人不一样,还得质优价廉,这对你背后的供应链本事要求可不低。”
拼多多店铺全力运营了大概半个月,龚琦的生意突然柳暗花明了。 去年母亲节前,他凭着刷社交媒体练出来的“毒辣”眼光,精挑细选了一款珍珠项链。“正好赶上拼多多有流量扶持和补贴活动,我们就赶紧报名了。”产品上架后不久的一天早上,龚琦像往常一样走路去公司,也就一公里路。他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看店铺数据:单量比平时涨了3倍多!“我立马截图甩给合伙人:‘咱这是要发了?’”这次经历让龚琦发现,抓住节日点,有平台推一把,珍珠这类货确实容易爆。但他也强调,想成功报上活动,“东西本身得好,店铺评分要高,你报的产品还得有点与众不同才行。”现在他店铺高峰期日单量能破5000单,这离他刚开始创业,才过去一年半。
背靠义乌强大供应链的张永,突出一个“快”字。去年他自己设计了一款向日葵发卡,从敲定花样、颜色到材质,不到6小时搞定!产品一上架,第一天销量就往上窜,第四天高峰时一小时能卖一百多单。为了接住这泼天的流量,他火速联系合作工厂:下单第二天必须出货!从生产地到仓库的运输、装卸压缩到半小时内搞定,接着立马打包发快递,主打一个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。
今年他把饰品质量升级了,价格也小涨了一点,但爆款的长尾效应真不是盖的,现在每天还能稳定出几百单。“这种畅销款,对我们摊平各种成本特别管用,利润也更有保障。”
打过几场硬仗,张永也摸出了点门道:“质价比得够硬!平台活动能上就上!供应链必须稳!遇到搞不懂的,脸皮要厚点,赶紧找小二问清楚!”
今年4月,拼多多整了个“千亿扶持”的大动作,计划未来三年砸下超过1000亿的资金和流量资源,从供给和需求两头补贴,帮平台商家往高质量走。
7月上旬,为了推俩新品,龚琦报名参加了一个推广补贴活动。受益于“千亿扶持”政策,每卖出一件商品,平台官方直接补贴50%!新品打爆的速度快得飞起,“才3天,单量就起来了,比以前快了一倍都不止!”平台的扶持在张永店里效果更直接。二季度他参加了秒杀活动,进店人数比平时涨了5倍左右,“顺带还把店里其他东西也带火了,效果真心超预期!”
作为很早就入驻平台的老商家,蒋磊从大学生创业走到年销过亿,只用了五年。“产品质价比和过硬的供应链本事是我们做大的关键,但这么多年销量能一直涨,真不容易。”蒋磊坦言,随着平台“百亿减免”、“电商西进”、“千亿扶持”这些计划一波接一波,“也就拼多多平台还能维持每年30%-50%的销量增长。”
“(店铺)一天进账两万”,龚琦在拼多多开店半年就做到了。 现在他又有了新“小目标”:“不想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,就想搞一份自己的事业,闯出点名堂来。”
为了保证货能稳定供应,售后能及时跟上,他招了助理、客服、打包工好几个人,还和义乌的3家工厂签了长期合作,让厂里四五十号工人有了份稳定持续的活儿干。“现在忙得像个陀螺,被人喊‘龚总’有时候也紧张,压力山大啊,担子更重了。”
生意上了新台阶,龚琦的目标也变了。当初学电商运营时,带他的“师傅”在拼多多做数码3C,开店第二年销售额就破了2000万。这些订单养活了公司上百号人和好几家工厂的工人。“电商是他大学专业,但也不是啥名校出身,跟我一样普通人。我就想跟他学,把自己的电商生意做好,也能担起点更大的责任。”
张永那边,不到一年在拼多多开出6家店,月均订单超过12万单。他在义乌招了新员工,还跟河南的工厂签了合作。他预计到2025年底,店铺数能到10家,日均单量再涨个30%左右,“明年毕业时,我估计都有能力给同学们提供工作岗位了。”
“拼多多对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,确实是个好平台。”已经在义乌租下办公室的张永觉得,对于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,做电商时间相对自由,能兼顾学业和事业。“创业这一年,我感觉自己成长飞快,现在做决定首先想的是‘我可是个CEO’,得担风险担责任。20出头正是拼的年纪,又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推着,我想继续把盘子做大。”
蒋磊的摊子更大。现在公司有180多号员工,光客服就50多人,基本都是湖南各地95后、00后的大学生。他的供应链还延伸到了湖南益阳、宁乡这些地方,跟8个乡村工厂建立了合作,“规模大的厂子有60来人,小的也有十几个员工,里面不少是留守老人。我们的订单,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点钱补贴家用。”
作为在平台上小有成绩的年轻创业者,张永挺鼓励有生意头脑的大学生试试水的:“年轻人抓新品、打爆款,那嗅觉确实灵!拼多多平台规则不复杂,容易上手,去年开始对好货的补贴力度一直很大,降低了商家不少运营负担,对小本创业的人特别友好。”但他也忍不住给热血沸腾的学弟学妹们泼点“冷水”:“创业这事儿九死一生,考验你找资源、整合资源的能力,更磨炼你心态。千万别光顾着热血上头,一定得把市场摸透了,风险想清楚了再干,盲目跟风要不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