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创业死亡名单:哪些风口成了“坑”?

2025年,创业圈的“生死簿”再次刷新。AI直播、社区团购、无人便利店、新能源汽车……这些曾经被资本热捧的“风口”,如今却成了无数创业者的“滑铁卢”。今天,我们盘点这份“死亡名单”,看看哪些行业成了“伪风口”,创业者又该如何避开雷区?

图片

一、AI数字人直播:24小时带货神话破灭


关键词:技术缺陷、流量成本、平台打压


2024年,AI数字人直播凭借“24小时自动带货”概念爆火,但2025年行业急转直下: 


- 78%的账号运营半年即停更,单账号平均亏损超20万元; 


- 技术缺陷暴露无遗:无法应对砍价、突发提问等真实互动,转化率仅为真人主播的30%; 


- 流量成本飙升:主流平台AI直播千次曝光成本(CPM)从3元涨至15元,投资回报率(ROI)跌破0.5; 


- 平台内容打压:某短视频平台AI内容自然流量下降70%,创业者被迫“烧钱求生”。 



典型案例: 


- A公司:投入35万元采购AI系统,开播3个月仅成交47单,退货率60%,最终负债关停; 


- B平台:推出“AI直播补贴计划”,但补贴取消后,商家订单量骤降90%; 


- 技术瓶颈:某AI直播工具因无法识别方言口音,导致东北客户下单失败率高达40%。 



启示: 


- 技术幻想撞上现实:AI直播仍需解决“人机交互”和“用户信任”难题; 


- 用户心理落差:消费者对“机器主播”缺乏情感连接,复购率仅为真人主播的20%; 


- 未来方向:AI更适合做“辅助工具”,而非完全替代真人主播。 

图片

二、社区团购店:万亿市场的“炮灰生意”


关键词:供应链失控、佣金陷阱、巨头收割  


2025年,社区团购自提点陷入绝境: 


- 单店日均订单不足10笔,佣金缩水至3%,月收入超3000元的加盟商不足5%; 


- 供应链失控:平台强制捆绑滞销品,生鲜损耗率高达25%; 


- 巨头截流:3公里内加盟商订单被平台直营店截流50%,“内卷”致死。 



典型案例: 


- C公司:加盟商投入8万元开店,日均营业额不足500元,半年后转让设备止损; 


- D平台:通过算法压低团长返佣,导致20%的团长主动退出; 


- 库存危机:某社区店因平台要求“清库存”,被迫亏本甩卖,亏损超15万元。 



启示: 


- 社区团购的本质是“信任经济”:需依赖本地化服务,而非盲目扩张; 


- 平台规则是双刃剑:佣金调整、订单分配机制可能瞬间摧毁中小玩家; 


- 突围路径:聚焦高复购品类(如日用品),或转型“社区服务+团购”模式。 

图片

三、无人便利店:技术成本与人性的双重挑战


关键词:高投入、低需求、盗窃问题


无人便利店曾被视为零售业的未来,但2025年迎来倒闭潮: 


- 单店日销不足800元,行业龙头关闭60%门店; 


- 技术成本畸高:智能识别系统单店投入超30万元,回本周期长达8年; 


- 运营漏洞:商品误识别率15%,盗窃率超18%,月均损失超5000元; 


- 需求错配:老年客群排斥自助结算,社区场景更依赖“人情服务”。 



典型案例: 


- E公司:投资45万开设无人店,因系统误扣费遭投诉123次,开业4个月被迫停业; 


- F项目:采用“扫码开门”模式,但顾客频繁忘记关闭门锁,导致能源浪费超20%; 


- 用户调研:某城市调查显示,65%的消费者认为无人便利店“缺少温度”。 



启示: 


- 技术落地需匹配真实需求:无人便利店尚未找到盈利平衡点; 


- 混合模式更可行:如“有人+无人”结合,或聚焦特定场景(如写字楼夜间服务)。 

图片

四、新能源汽车行业:大逃杀中的“阵亡名单”


关键词:技术短板、资金链断裂、盲目扩张  


2025年,新能源汽车赛道血流成河: 


阵亡名单: 


- 拜腾汽车:融资84亿元却量产失败,2023年破产清算; 


- 威马汽车:销量曾跻身头部,2023年申请破产重组; 


- 高合汽车:停工6个月黯然退场,创始人丁磊梦碎; 


- Canoo:美国“滑板底盘鼻祖”,2025年成为首家破产车企。 


- 共性问题:缺乏核心技术、盲目扩张、资金管理失控。 



濒危名单: 


- 哪吒汽车:销量腰斩,亏损超183亿元; 


- 极石汽车:月销仅650辆,被质疑“贴牌造车”; 


- 极星汽车:毛利率-2.4%,国内月销不足200辆。 



幸存者法则: 


- 比亚迪:垂直整合能力+自研技术,单车成本比竞品低15%; 


- 特斯拉:一体化压铸技术,Model Y生产成本降低40%。 



启示: 


- 新能源行业没有“小而美”:技术、成本、全球化缺一不可; 


- 警惕“PPT造车”:需扎实验证技术可行性,而非依赖概念炒作。 

图片

五、创业者自救指南:如何避免“死亡陷阱”?


1. 警惕伪风口:AI、无人技术等需解决底层逻辑问题,而非盲目跟风; 


- 案例:某AI医疗项目因无法通过药监局审批,研发停滞; 


- 建议:优先选择政策支持、需求刚性的行业(如医疗、养老)。 


2. 控制成本:社区团购、便利店等轻资产模式也需精细化运营; 


- 工具推荐:使用ERP系统优化库存管理,降低损耗率至5%以下。 


3. 技术务实: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聚焦核心竞争力,避免“贴牌”陷阱; 


- 数据参考:自研电池技术的企业,利润率比代工企业高30%。 


4. 现金流管理:融资≠免死金牌,坪效、单店盈利模型需提前验证; 


 - 公式:单店盈亏平衡点=(固定成本+技术投入)÷(客单价×日均客流量)。 


5. 个人破产风险:创业者需合理规划债务,关注《个人破产制度》进展; 


 - 法律提示:部分城市已试点“个人破产”,但需满足严格条件。 

图片

六、2025年新兴陷阱预警:哪些新赛道正在埋雷?  


1. Web3.0社交平台: 


- 问题:用户活跃度不足,NFT头像项目90%沦为“空气盘”; 


- 案例:某元宇宙社交App上线一年下载量不足10万。 


2. AI生成内容(AIGC): 


- 风险:版权纠纷频发,某AI绘画平台因侵权被索赔2亿元; 


- 建议:明确内容权属,避免“无版权素材”陷阱。 


3. 银发经济: 


- 误区:老年人对“智能助老设备”接受度低,某助听器项目退货率达70%; 


- 机会:聚焦“子女孝心经济”,如智能药盒、远程监护服务。 



结语


2025年的创业死亡名单,既是教训,也是警钟。那些倒在风口上的企业,背后往往藏着“战略冒进”“认知错位”“技术缺陷”的致命伤。创业从来不易,但看清趋势、敬畏风险、脚踏实地,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生存之道。